從路邊小吃、巷口超商到高級餐館,台灣到處都能喝到清爽酸甜的烏梅汁。

以食藥兩用的「烏梅」為主要成分,烏梅汁獨有的煙燻、單寧風味讓人著迷;

在中醫學中,烏梅還有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、消暑解渴等功效。

但烏梅究竟是如何製作及應用的呢?一起來瞭解吧!

 

烏梅科普:東亞特有果梅樹,冬開花春結果

梅,是東亞特有的樹種。在植物學的分類中,屬薔薇科李屬多年生落葉喬木。

梅的正式學名是「Prunus mume」,西方卻常以Chinese plums(中國李)、Japanese apricots(日本杏)或是Ume(梅的日文發音)、Mei(梅的華文發音)來稱呼這個對他們而言充滿異國風情、優美而芬芳的東方植物。

烏梅來自果梅樹所結的梅果,必須在青梅轉黃梅時採摘

台灣的山區常種植梅樹,每年約在初春的3-4月結果、5月採收

梅樹分為花梅與果梅,花梅開的花有白、淺粉紅、深粉紅等,超過300個品種,以供人觀賞為目的而改良栽種。果梅則是以收成梅子為目的而栽種,只開白色的花,結成的果實又依成熟度,分為青梅(6-7分熟)、黃梅(8-10分熟)。

製作烏梅的梅子來自果梅樹,會在春季青梅轉黃梅的絕妙時機採摘,此時的梅色交錯漸層著蘋果綠、奶油黃與白櫻桃般的淺粉紅,非常可愛。

 

烏梅加工:手工採摘及煙燻炮製,粒粒皆辛苦

小小一顆梅子,卻蘊含大大的營養價值。

根據日本「一般財團法人梅研究會」的研究發現,若以蘋果為對照組,梅子的鉀離子、鐵質、維生素E的含量,分別是蘋果的2倍、6倍及33倍,可幫助身體降血壓、補血及抗氧化。

豐富的檸檬酸也有助於抑制肝醣分解與促進肝醣合成,讓人吃了以後感覺提振精神、消除疲勞!

不過,生梅的酸度極高(pH值1-2),很少直接食用,通常需要經過加工,才能搖身成為餐桌上的珍貴禮物,例如:梅酒、梅醋、梅味增及本文的主角「烏梅」

烏梅蘊含豐富營養素,可幫助降血壓、補血及抗氧化,也能提振精神、消除疲勞感

烏梅可說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加工梅,據說在西元6世紀的史料上便有紀載。依據功效的需求,烏梅的炮製加工方法五花八門,例如:醋蒸、炒炭、酒浸、麩炒等,現今則多以「煙燻炮製」的方式製作:

將梅子洗淨後去除蒂頭,平鋪在焙炕上。以樹根為柴低溫燻製,過程中需不時手工翻動,讓每顆梅子的水分均勻收乾。經過多天的悶燻與人工照料,才能得到木質香氣四溢、營養價值連城的烏梅。

 

自製烏梅汁:夏日止渴、飯後解膩的最佳飲品

烏梅汁,常被稱作酸梅湯,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梅子產物之一。以烏梅為主角,傳統配方通常還會包含:陳皮、山楂、甘草、洛神花等草本植物,每一味都是各具功效的食藥材:

烏梅汁以烏梅為主角,通常還會添加陳皮、仙楂、甘草、洛神等食材

  • 烏梅|生津止渴、歛肺止咳、澀腸止瀉
  • 仙楂|消食化積、活血化瘀
  • 陳皮|止咳化痰、健胃活氣、降逆止嘔
  • 洛神花|降脂活血、養肝抗炎、生津潤膚
  • 甘草|清熱解毒、潤肺止咳、緩急止痛

市面上的烏梅汁,或中藥行販售的材料包,也常會另外添加桂花、菊花、熟地黃等其他材料,調製成獨家不外傳的招牌風味,也增添更多的保養功效。

趁著炎炎夏日,試著在家調配藥材,研發自己喜歡的烏梅汁食譜,品嚐美味的同時進行體內保養,也不失為一種生活樂趣喔!

 

延伸閱讀

 

 

 


參考資料

5/5 (1 評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