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何時打開電視,牛奶或鈣片廣告必定強打「鈣質」,一定有「彎膝蓋」片段,強調「腳骨軟Q」、筋骨強壯…
想到上個月回家,媽媽神采奕奕地在廚房忙進忙出,沒想到後來一個輕微的滑倒,就發生了骨折,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,經醫生診斷才知道是「骨質疏鬆」!?
其實,骨質疏鬆無症狀可循、不能治療只能預防,尤其好發於女性!
根據衛福部統計,國內60歲以上人口約有16%患有骨質疏鬆症,且其中80%為女性,和更年期停經、懷孕哺乳高度相關。據研究,人的骨質密度約在30-35歲會達到高峰,35歲之後每年流失0.5-1%,50歲後加速2-3倍,每年流失1-3%,而停經後的婦女由於雌激素減少,蝕骨細胞活性增加、成骨細胞活性減低,導致骨質密度快速流失,停經後5-7年,骨密度約減少15-30%,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更是男性的2-3倍!
不過,從日常的飲食、運動和二大面向下手,還是可以及早預防,讓做媽媽的放心出門玩、做阿嬤的可以追孫!
❚ 更年骨質流失怎麼辦?健骨從護腎做起!
中醫裡沒有「骨質疏鬆」這個詞,而是稱作「骨痿」,主要是氣血不足、腎精虧損導致。腎主骨,尤其女性在更年期後腎氣衰落,因此應特別注意養腎之道,養出熟齡好體力:
▸ 鈣質就像朋友,30歲後加速流失
30歲後,隨著身邊的好朋友都走入家庭,最不能適應的就是好姐妹變得難約,假日大家都忙著遛小孩,因此必須結交新朋友,維持人際關係活絡。鈣質就如同難約的好姐妹,30歲後流失速度就像溜滑梯,應多補充新朋友「高鈣食物」,以預防骨質疏鬆,如:牛奶、黑芝麻、豆製品、深綠色蔬菜等。
▸ 屁股離開椅子,運動增加骨密度
從小就知道「運動治百病」,但中年以後仍然沒有運動習慣嗎?那你可能是骨鬆高危險群!該來的還是會來,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,有醫學證據指出慢跑、跳繩、踏階、重訓能增加骨密度。而且,在戶外運動、曬太陽,還能增加吸收維生素D,幫助鈣吸收、維持血鈣平衡。
放假回家,建議揪媽媽一起做適量運動,增加代謝、促進血液循環,除了預防骨鬆,還能使體態輕盈、臉色紅潤,是最好的保養品!
❚ 跟骨質疏鬆說掰掰,從生活中的天然食材下手!
① 熟地黃 外表呈現黑色光澤的熟地黃又稱熟地,是常見的中藥,也是四物湯中的其中一物(四物: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),味甘性平,含有熟地多醣、蛋白質、膠原、多種維他命與礦物質,是滋陰補血的護腎聖品,也有助於改善頭暈目眩、心悸、腰痠等更年期症狀。 (中藥加入奶茶聯盟 ▹▹ 點我看食譜 熟地黑糖奶) (煮飯加這一包,生米煮成養生飯 ▹▹ 點我看食譜 恩賜熟地飯)
|
|
② 黑芝麻 黑芝麻油煮的麻油雞光想就香氣四溢,除了「香貢貢」,黑芝麻的鈣質含量在所有植物中排名第二,有助抑制人體的骨質流失!此外,黑芝麻的營養成分包括芝麻素,能夠保護肝臟受損;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E、微量元素、膳食纖維,則能抗氧化、促進腸道健康。 白芝麻也很適合用來榨油,但它的油脂多屬於不飽和脂肪酸,如:能降低壞膽固醇的亞麻油酸,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、潤滑腸道、緩解便秘。 雖然芝麻營養成分豐富,但熱量高,若以黑芝麻換算,每日攝取量約2茶匙(約135大卡),吃多會變胖啊!
|
|
③ 枸杞 小小的枸杞,常見於補品中,營養成分包括:β-胡蘿蔔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葉黃素、玉米黃素與豐富胺基酸酸,除了熟知的護眼功效外,還可降血壓與血脂。 枸杞性平味甘,能補肝腎不足,用來泡茶或煲湯能幫助「存骨本」。 (零廚藝中藥入菜,養腎又養眼▹▹ 點我看食譜 枸杞菊花飯)
|
|
④ 豆漿 豆漿含豐富蛋白質、卵磷脂、大豆異黃酮、維生素B群、C、E與鈣、鎂等,是不能喝牛奶乳糖不耐症者或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,能幫助增肌與補充體力。其中,大豆異黃酮能夠抑制骨量流失,能夠改善骨質疏鬆。 對於熟齡婦女,豆漿富含的植物性雌激素有助於舒緩部分更年期症狀,如:燥熱、改散陰道乾澀、增加骨密度、改善骨鬆,並且可降低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。 但,豆漿偏寒,腸胃功能差或大病初癒者不適合飲用。空腹喝豆漿會直接轉成熱量,建議搭配早餐,採低蛋白飲食的腎臟病患須照醫囑飲用豆漿,避免過量。 |
資料來源
- 〈補腎食物|九蒸九曬熟地黃〉
- 〈更年期女性 每四人就有一人骨鬆〉
- 〈台中榮總醫訊:更年期為何問題重重?談更年期後的骨質疏鬆〉
- 〈國民健康署: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〉
- 〈更年期與骨質疏鬆〉
- 〈熟地黃滋陰補血 吃多礙胃〉
- 〈眼睛乾澀、頭髮枯黃、…女性容易「血虛」 8大症狀你中幾項?〉
- 〈「黑芝麻vs.白芝麻」怎麼選?不但防骨鬆還通血管…營養師公開:4秘訣這樣吃最有效〉
- 〈豆漿營養成分高每日可喝1到2杯 專家提醒這群人不適合〉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