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中醫說的身體濕氣重呢?

台灣氣候潮濕,相對濕度動輒超過70%,容易導致人體濕熱,身體濕氣重其實是中醫的概念,泛指體內水氣不易排出,造成脾虛水氣無法正常運行,隨著水氣積累在不同的部位,引發各種不適症狀。

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很多,除了外在環境造成的「外濕」,更多是身體無法正常代謝水分所造成的「內濕」,想了解自己體內是否濕氣太重? 以及該如何去除體內濕氣? 立即帶您了解中醫師推薦超有效3款漢方袪濕茶飲,幫身體有效祛濕。

6大症狀檢測你體內是否濕氣太重

⓵.全身無力: 整天頭腦昏昏沉沉、暈眩耳鳴,全身乏力提不起勁,總是覺得疲倦想睡。

.咳嗽、痰多: 沒感冒喉嚨卻老是有痰、一直想清喉嚨、咳嗽、流鼻涕。

.排便濕軟: 食慾不佳、腹瀉、排泄物稀軟不成形、易沾黏馬桶上。

⓸.女性白帶多: 女性若濕氣中,私密處容易反覆感染,分泌物、白帶變多有瘙癢困擾。

⓹.水腫: 明明沒吃甚麼,卻覺得臉部、四肢浮腫,尤其小腿的腫脹感明顯,好像麵龜失去彈性,用手指掐小腿,指印明顯,久久才能恢復。

⓺.舌苔厚、有齒痕: 中醫認為舌頭是外露的臟腑,可以反映身體實際狀況,平常刷牙時可以觀察一下,正常情況舌面會有一層薄薄的舌苔,一旦身體濕氣重,易導致舌苔變厚,刷不乾淨,舌頭上也容易有齒痕。

✔如果有2個症狀,表示身體有中度濕氣☹
✔如果中4個以上症狀,代表身體有重度濕氣☹ 

去除體內濕氣三部曲 

第一步: 流汗排濕
久坐不動是百病之源,維持固定運動習慣,讓身體可以主動發汗加速排濕,若偶爾懶得動,也建議可以使用烤箱蒸氣室或是熱水泡泡澡、泡泡加速身體出汗、促進新陳代謝,協助身體被動排水。

第二步: 飲食清淡
精緻甜食、油炸物等肥膩重口味的食物,對脾胃十分不友善,容易造成腸胃悶脹,阻礙身體代謝,高鈉飲食也容易讓水分滯留在身體內,不易排出,久而久之就容易變成痰濕體質。

第三步: 補充足夠水分
很多人怕水腫不敢喝水,其實是錯誤的迷思! 水喝不夠時,身體為了留住水分,反而讓水分滯留在身體中;要知道身體必須有足夠的水才能維持循環代謝,同時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,緩解水腫。

堅持這三個步驟,改變生活習慣,對於去除體內濕氣有一定的改善,若要加強排濕效果,會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透過喝茶方式,還可以生津止渴、讓喉嚨變得更加清爽。

中醫師也推薦,喝對茶飲「養生」「祛濕」一兼二顧!

一直以來中醫就有藥食同源的理念,認為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,透過飲食即可在日常中由內而外保養身體,以下是中醫師都推薦的3款無咖啡因草本茶,幫助加強水分代謝,輕鬆排出體內濕氣。

1.薏仁茯苓茶: 薏仁茯苓、白朮這三味中藥材是排濕健脾的好幫手,也可加入甘草、紅棗一起沖泡,同時美容養顏補元氣,若您是特別喜好重口味愛吃冰品的人,這款沒有中藥味的漢方茶可以當成日常養生茶飲,每天來一杯幫您平衡體內水氣。

平衡體內濕氣推薦 | 新譯漢方【淨舒薏苓茶】

2. 洛神荷葉茶: 除了荷葉、洛神花,可再加入決明子與仙楂一起沖泡,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、還能使排便順暢,對於三餐總是在外、或是產後想瘦身的媽咪們,這款帶有洛神花酸甜口感的養生茶,一天一壺幫自己簡單輕保養,很快就能找回一身清爽囉!

每日順暢代謝推薦 | 新譯漢方【洛花輕荷茶】

3. 酸甜烏梅汁: 老師傅熬煮的烏梅汁通常都會與仙楂、洛神花、甘草、桂花等中藥材一起熬煮,濃縮多種漢方草本精華營養豐富,陳放後的老梅有機酸含量高,可幫助調節生理機能,炎炎夏日喝上一杯酸甜烏梅汁、生津止渴,運動流汗後也很適合飲用。

調節生理機能推薦 | 新譯漢方【黃金烏梅露】

 

延伸閱讀

參考資料

 

0/5 (0 評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