揮別汗如雨下的夏天,卻迎來換季秋老虎:過敏、皮膚乾燥、口角炎、突然流鼻血⋯⋯生活工作兩頭燒的你,是否也為這些秋季症頭所苦呢?
不只小症頭,秋天早晚溫差大,血管易收縮、血壓上升,心血管病患發病機會大,尤其中秋烤肉、月餅等美食當前,血糖、血脂易升高,家中長者更要留意心肌梗塞。
秋主燥金,燥是秋天的主氣,當秋天的燥氣由外而內影響人體,就會產生「秋燥」症狀。秋燥與過敏、燥熱不同,容易發生在平時體質偏燥、年紀大、常熬夜或不當飲食的人身上,其身體部位會不同程度地感到乾燥感,容易產生口舌乾燥、口角炎、便秘、感冒咳嗽、流鼻血或氣喘等症狀,甚至內心也忍不住心浮氣躁。
快來看看入秋的飲食和作息調養妙方,讓換季也能身心自在!
❚ 秋燥傷肺,中醫怎麼說?
西醫認為台灣秋季初期仍濕熱,不少人會在秋天中暑,仍需補充水分與新鮮水果。對中醫而言,秋天在五行上對應的是「金」,代表沉降、收斂等性質,在人體對應的臟腑則是「肺」和「大腸」,顏色則是「白色」。當燥邪由外入侵人體,肺首當其衝,因此對人體的呼吸道及皮毛產生影響,而肺與大腸相通,也影響了排泄。因此,秋天可多補充白色食物潤燥,如:白木耳(銀耳)、水梨、杏仁、百合、山藥。
(秋季滋潤甜湯 ▹▹ 點我看食譜 雪燕皂角銀耳湯)
不過,許多人因為天氣轉涼、胃口變好而開始進補,但「補過頭」反而燥熱上火,應選擇「平補」或清熱食物,避免大魚大肉。改善心浮氣躁與皮膚乾裂現象,則可吃點枸杞和菊花茶,消除疲勞與抗氧化,搭配秋天盛產的水梨,煮碗枸杞菊花梨子湯,清熱潤肺。
❚ 秋季最怕感冒!多補充滋陰潤燥食物
換季時節,呼吸道敏感者容易鼻涕擤不完、乾咳或流鼻血,免疫力不佳者容易感冒。根據中醫觀點,「肺氣」與呼吸道、皮膚、和免疫系統相關,若肺氣不足就易有秋燥症狀,平時作息不正常、熬夜、壓力大或飲食不忌的人,更容易出現口角發炎或皮膚搔癢等症狀,此時節應避免辛辣、油膩食物,建議補充性平潤肺的食物,尤其口感黏稠帶有膠質的食物更有「潤」的效果,如:白木耳(銀耳)、秋葵、蜂蜜。
❚ 換季按這些穴道,補氣養生!
在中醫裡,肺與大腸經絡之間互相聯繫,若肺氣不足,也會影響到腸道與排便,而秋燥時容易心煩,多按以下穴位可護肺、解腸道不適與寧心神。
▸ 天下第一穴:合谷穴
虎口併攏,手部肌肉凸起最高處即合谷穴。合谷穴是止痛最好的穴道之一,能夠緩解所有類型的疼痛,也能消除體內多餘熱氣、解便秘、治療皮膚搔癢等。可以揉壓按至痠脹30次為一循環,兩手交替共3循環。
▸ 暢通肺腑:雲門穴
此穴位於胸前壁的外上方,鎖骨下窩凹陷處,可雙手叉腰,胸大肌和三角肌之間的凹陷處。雲門穴加強肺經循環,改善皮膚問題、護肺止咳。可用雙手大拇指止付繞圈按壓,每次按摩3分鐘,每日2次。
▸ 調養心氣:內關穴
將一手的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併攏,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,無名指剛好抵著另一手的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,這時三指併攏食指所在的位置就是內關穴。以大拇指按壓此穴,持續3至5分鐘,能夠防止心肌梗塞、解胃脹。
▸ 解心絞痛:中衝穴
位於中指指尖的中衝穴,是中暑、心絞痛、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穴道。可左手揉捏右手的中衝穴1分鐘,再雙手互換。
❚ 延伸閱讀
資料來源
留言